食品掺假鉴定技术获突破

新闻要闻 2025-09-15 00:27:48 4

科技日报北京6月8日电 (记者马爱平)记者8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获悉,食品由该所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溯源创新团队研发的掺假食品掺假源性成分自动化鉴定技术体系及设备正式推出。这项技术体系改变了传统检测方法步骤繁琐、鉴定技术阳关三迭网耗时长的获突现状,为守护百姓“舌尖上的食品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撑。

针对当前食品掺假种类多、掺假隐蔽性强的鉴定技术特点,团队以实时荧光PCR技术为基础,获突开发出基于磁珠的食品全自动DNA提取方法,并配套研制了集成样品核酸提取、掺假扩增、鉴定技术检测功能的获突一体化实时荧光PCR仪。该设备将原本需要专业人员操作的食品阳关三迭网复杂流程简化为“加样—上机—读结果”三步,操作人员只需将食品样品加入到仪器检测管中即可,掺假其他全部由机器完成,鉴定技术单次检测最多可同步分析16项指标,检测时间从传统方法的数小时缩短至1小时以内。

“新设备通过磁珠法实现了核酸提取的自动化,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精准识别肉类、淀粉、水产品、乳品、果汁等9大类食品中的掺假成分,即使经过高温加工的食品也能准确检测。”团队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爱亮介绍。

该技术体系覆盖了肉类、淀粉类、果汁饮料、中药材等常见掺假领域。“例如,在肉类检测中,该技术可快速鉴别羊肉中是否掺入鸭肉、猪肉等低价肉;在乳制品领域,能精准识别牛奶冒充水牛奶、骆驼奶等特种乳的行为。此外,还具备毒蘑菇鉴别功能,为误食野生菌中毒事件提供快速筛查手段。”陈爱亮说。

目前,基于该技术体系的系列自动化设备及配套试剂盒已完成市场授权生产,并落地应用。“团队下一步将继续优化技术,推动建立食品源性成分数据库,并探索与区块链技术结合,实现检测数据的可追溯和不可篡改。”陈爱亮说,“我们希望通过科技手段,让‘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无所遁形,真正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责任编辑:朱晓倩)

本文地址:http://sanya.jn5208.com/html/008e34799644.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人民需要这样的教育家㉔】汪应洛:扎根黄土地 拓荒管理学

像素蛋糕“全能创作”工具推动商业影像发展

15条措施推动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

【光明云说法】夫妻能通过偷偷过户房产逃债吗?

韩国公布政府组织改编方案,韩检察厅或将成为历史?

友情链接